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棘颚口线虫病
寄生虫病
摘要:
患者,女,25岁,职员,北京人。主因右上腹红斑伴瘙痒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1年7月29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脐上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并向右上腹部皮肤移行;其后,皮损颜色逐渐变淡至暗褐色,瘙痒减轻,未予重视及诊治。3 d前患者右上腹皮肤新发一手掌大小的红斑,伴瘙痒。追问病史,患者在初次出皮损前2周左右曾食用自制的生泥鳅酱(量约1/3勺),自认为有“排除身体毒素”功能,否认食用蛙、蛇等其他食物,否认有去外地旅游及海滩游玩接触史。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闷、咳嗽、咳痰、咯血,无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不适,睡眠及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但近日来双侧颞部偶有头痛,程度较轻,不伴呕吐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视力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系统体检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上腹可见一直<br> 径约4 cm的类圆形淡红色斑片,边界不清,右上腹、侧腹及脐上有呈带状分布的不均匀的暗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图1),未见丘疹、水疱、脱屑,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附属器周围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多处纤维组织包裹的空腔,其中两个空腔内可见虫体结构,空腔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皮肤棘颚口线虫病。治疗:口服阿苯达唑片200 mg,每日2次,连服7 d。治疗2周后皮损及局部瘙痒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斑。随访未见复发。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马雪婷,栗绍刚,白彦萍,等.皮肤棘颚口线虫病一例A case of skin gnathostomiasis[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