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皮肤棘颚口线虫病一例A case of skin gnathostomia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棘颚口线虫病 寄生虫病

摘要:
患者,女,25岁,职员,北京人。主因右上腹红斑伴瘙痒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1年7月29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脐上皮肤出现红斑,伴瘙痒,并向右上腹部皮肤移行;其后,皮损颜色逐渐变淡至暗褐色,瘙痒减轻,未予重视及诊治。3 d前患者右上腹皮肤新发一手掌大小的红斑,伴瘙痒。追问病史,患者在初次出皮损前2周左右曾食用自制的生泥鳅酱(量约1/3勺),自认为有“排除身体毒素”功能,否认食用蛙、蛇等其他食物,否认有去外地旅游及海滩游玩接触史。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闷、咳嗽、咳痰、咯血,无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不适,睡眠及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但近日来双侧颞部偶有头痛,程度较轻,不伴呕吐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视力正常,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系统体检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上腹可见一直<br>  径约4 cm的类圆形淡红色斑片,边界不清,右上腹、侧腹及脐上有呈带状分布的不均匀的暗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图1),未见丘疹、水疱、脱屑,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附属器周围及皮下组织可见大量的嗜酸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多处纤维组织包裹的空腔,其中两个空腔内可见虫体结构,空腔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诊断为皮肤棘颚口线虫病。治疗:口服阿苯达唑片200 mg,每日2次,连服7 d。治疗2周后皮损及局部瘙痒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斑。随访未见复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