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北京,10006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3]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4]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5]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医技科室
病理科
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分子生物学
原位杂交
荧光
摘要: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与c-myc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收集原发系统性AL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72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ALCL肿瘤组织中ALK和c-myc基因结构与数目的变化.结果 72例ALCL中,ALK阳性者42例,40例存在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其中17例同时伴有ALK基因的多拷贝;ALK阴性的30例均未发现ALK基因的易位,但其中14例存在ALK基因的多拷贝.ALK基因多拷贝的发生率在ALK阳性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病例中,均未发现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其中24例存在c-myc基因的多拷贝.结论 大部分ALCL伴有ALK基因的异常(75.0%).以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最为多见(55.6%),ALK基因多拷贝也是ALCL较为常见的遗传学改变(43.1%).前者只出现于ALK阳性ALCL中,后者既可出现在ALK阳性也可出现在ALK阴性的ALCL中.ALCL中不见或罕见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c-myc基因多拷贝的现象较为常见(33.3%).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北京,100069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于冉,周春菊,陈刚,等.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ALK和c-myc基因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10,19(8):4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