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消化内科,10130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100069
临床科室
国家中心消化分中心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腺癌
腺瘤
胃肠标记物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恶化潜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顺义区医院2008年12月至2018年7月早期散发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切除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关联比较。结果 80例患者中包括腺瘤48例(60. 0%),早期腺癌32例(40. 0%)。十二指肠腺癌的体积明显大于腺瘤,且具有乳头状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十二指肠腺癌中胃标记物(MUC5AC和MUC6)及MIB-1指数显著较高,而腺瘤中则更高表达肠标记物(MUC2、CDX1和CDX2)。3例p53染色阳性,均为腺癌; MUC5AC的表达以及MUC5AC和MUC6的双阳性易增加黏膜下浸润的发生率。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有效预测早期散发的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的恶性潜能,尤其需要关注胃肠道标记物的表达。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消化内科,10130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亮,李春涛,罗晓雅,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非壶腹部十二指肠上皮肿瘤恶化潜能的诊断价值研究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2):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