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多民族大一新生青少年人格障碍筛查

Adolesc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screening among university freshmen of multi-ethnic minority group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单位: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 [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3]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多民族 大一新生 青少年 人格障碍 筛查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多民族大一新生的人格障碍分布、严重程度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4年9月在北京某高校,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2014年新入学的2 823名大一新生。使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作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一般情况。结果多民族大一新生PDQ-4总分为(23.34±10.44);分量表分值中,分裂型(t=15.46,P=0.000)、偏执型(t=12.49,P=0.000)、依赖型(t=6.69,P=0.000)、表演型(t=12.92,P=0.000)、边缘型(t=2.83,P=0.005)分值高于普通人群,且差异有显著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检出率为25.67%(666),检出率最高的前三项是强迫型44.29%(1149)、回避型31.84%(826)和偏执型30.30%(786),最低是边缘型5.74%(149)。男性总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6.42,P=0.011);男性在分裂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和反社会型的检出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2.61、4.79、27.85、17.19、75.48,均P(0.05);女性回避型检出率高于男性(χ2=17.65,P(0.05);偏执型检出率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χ2=4.76,P=0.029),表演型检出率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χ2=5.75,P=0.016),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中国大一新生、不同民族和男性是人格障碍发生的重点人群,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研究,在人格尚未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减少人格障碍的发生,避免后续影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08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