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北京,100050
医技科室
影像中心
放射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530021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脂肪肝
肝脏脂肪含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及MRI对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50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42只(实验组),髙脂饲料喂养;B组8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共喂养16周。在开始喂养后的不同时期进行双源CT、MRI三维同相位和反相位及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序列扫描。测量不同单能量图像上肝脏的CT值、MRI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的肝脏脂肪含量(HFF)、IDEAL-IQ序列的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DFF)。后经酸水解法获得新鲜肝脏的脂肪含量。将单能量图像上肝脏的CT值、HFF、PDFF与病理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正常肝脏及实验组轻、中、重度脂肪肝的CT值、PDFF及H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与病理结果呈负相关,PDFF、HFF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P(0.05)。双源CT扫描80keV CT值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0.870);PDFF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0.936)高于HFF(r=0.853)。结论:IDEAL-IQ序列所测的肝脂肪含量与肝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高于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及双源CT。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 北京,10005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曹迪,杨正汉,李涛,等.基于兔nafld模型的双源ct及mri肝脏脂肪定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7,32(5):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