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北京,100050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北京,100050
医技科室
检验科
检验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3):294-300.
ISSN:
1673-5749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高通量测序
摘要:
目的采用基于16S核糖体DNA(r 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治疗前后龈下菌斑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变化,探讨应用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变化作为牙周炎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3—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SRP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在研究对象的同一位点采集龈下菌斑样本,提取样本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分析各组样本从门到种各水平的菌群分布及相对丰度。结果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16个菌门,有8个门的细菌在牙周龈下菌斑菌群结构中占主要地位(99%);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128个不同菌属,SRP治疗后3个月坦纳菌属(Tannerella)的相对丰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在种水平上,6种牙周可疑致病菌被检出,SRP治疗后3个月福赛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ia)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的相对丰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具多样性,SRP治疗前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而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升高,SRP治疗可以明显改变龈下菌群构成。
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41107006614005);;北京口腔医院学科建设基金(13-09-17)~~;
第一作者:
赵红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50
通讯作者:
苏建荣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赵红,王新林,吕治,等.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前后龈下菌群的变化[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3):2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