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Qualitative pathological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regression after antivir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科,广州,510515 [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延吉,133000 [4]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5]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200032 [6]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 [7]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石家庄,050051 [9]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1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肝硬化诊疗二中心, 北京,100039 [11]050024,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科 [12]300161,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中心 [13]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消化内科 [14]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 [15]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9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 病理定性评估 Ishak评分

摘要:
目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部分乙型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但既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多采用病理半定量方法,而非定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反映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动态变化的病理定性评估方法。方法入组CHB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初治患者,以恩替卡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78周后行两次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评估。根据不同纤维间隔所占比例,提出评估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定性新标准(P-I-R分类):进展为主型(predominantly Progressive),逆转为主型(predominantly Regressive)和不确定型(Indeterminate),分别使用此分类标准和Ishak纤维化分期评估治疗前后纤维化变化,使用Ishak炎症活动度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炎症活动度变化。结果共入组112例有治疗前后两次肝穿刺的CHB患者,其中71例Ishak≥3期且肝穿刺质量合格的患者纳入最终分析。根据P-I-R分类,治疗前,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分别为58%(41/71)、29%(21/71)和13%(9/71),三种类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HBeAg阳性率、HBV DNA和肝脏硬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进展为主型、不确定型和逆转为主型患者比例变为11%(8/71)、11%(8/71)和78%(55/71)。在35例治疗前后Ishak分期无变化的患者中,72%(25/35)的患者治疗后P-I-R评分为逆转为主型,且这些患者的Laennec评分、胶原比例面积和肝脏硬度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结论新的P-I-R分类可用于评估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