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Risk factors of the bladder cancer occurrence after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of the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癌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收治的61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1例,女30例。年龄4390岁,平均(69.0±1.1)岁。伴糖尿病17例,高血压病32例。有慢性肾病史12例,肾移植病史7例。7例既往有吸烟史。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尿者47例,伴腰痛者16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 2例,18.522.9 kg/m2 25例,23.024.9 kg/m2 10例,25.029.9 kg/m2 20例,≥30 kg/m2 4例。血肌酐异常25例。术前伴肾积水39例。尿细胞学检测发现肿瘤细胞28例。肿瘤位于左侧36例,右侧25例。肿瘤多发14例,单发47例。肿瘤大小0.58.0 cm,平均(2.9±0.8)cm。肿瘤形态为菜花状27例,其他形状34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25例。术前诊断为肾盂癌25例,输尿管癌36例,同时伴膀胱癌7例,其中肾盂癌合并膀胱癌1例,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6例。61例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膀胱袖状切除术,其中6例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壁段切除术,55例行开放式输尿管壁段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再发膀胱癌情况做单因素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的危险因素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61例的手术时间为2.07.5 h,平均(4.9±1.2)h。病理分期:≥T2期39例,(T2期22例。病理分级:Ⅰ级2例,Ⅱ级40例,Ⅲ级19例。术后行全身化疗治疗12例,行膀胱灌注23例。本组61例随访2231个月,平均(27.3±2.7)个月。21例(34.4%)于术后330个月再发膀胱癌。术前伴膀胱癌者术后复发4例(57.1%,4/7),未伴发膀胱癌者术后复发17例(31.5%,17/54)。肿瘤多发者术后复发8例(57.1%,8/14),单发者术后复发13例(27.7%,13/47)。≥T2期术后复发18例(46.2%,18/39),(T2期术后复发3例(13.6%,3/22)。膀胱灌注者术后复发3例(13.0%,3/23),未行膀胱灌注者术后复发18例(47.4%,18/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伴发膀胱癌(P=0.003)、肿瘤多发(P=0.044)、T分期(P=0.023)及术后行膀胱灌注(P=0.002),对术后再发膀胱癌有显著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发膀胱癌(RR=2.860,P=0.024,回归系数=1.051),术后行膀胱灌注(RR=0.201,P=0.011,回归系数=-1.065)对术后再发膀胱癌有显著影响。结论术前伴发膀胱癌和术后膀胱灌注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伴发膀胱癌为危险因素,术后行膀胱灌注为保护因素。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