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比较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差异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 power of cataract patient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mydriasis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散瞳 光学生物测量仪 人工晶状体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及前房深度(ACD)的差异,探讨散瞳对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4例(85只眼),用IOL Master测量患者散瞳前后AL、Km及ACD数值,并计算IOL屈光度,比较散瞳前后SRKⅡ、SRK/T、Hoffer Q、Holladay四种公式计算结果的变化。结果散瞳前后AL值分别为:(23.840±1.739)mm、(23.849±1.737)mm,有显著性差异(P=0.001);Km值分别为:(44.849±1.647)D、(44.842±1.671)D,无显著性差异(P=0.797);ACD值分别为:(3.128±0.366)mm、(3.224±0.369)mm,有显著性差异(P=0.000)。设定目标屈光度为0 D,散瞳前后SRKⅡ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为:(18.061±4.286)D、(18.043±4.225)D,无显著性差异(P=0.406);SRK/T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为:(17.895±4.941)D、(17.885±4.821)D,无显著性差异(P=0.735);Hoffer Q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为:(17.607±5.164)D、(17.588±5.054)D,无显著性差异(P=0.575);Holladay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为:(17.779±5.062)D、(17.761±4.954)D,无显著性差异(P=0.581)。四种公式计算结果散瞳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16只眼(18.82%)存在IOL屈光度变化大于0.28 D的现象。结论散瞳前后四种公式计算IOL屈光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仍然推荐在正常瞳孔下进行IOL Master测量,有利于提高IOL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