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皮层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点

The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s obtained in patients with focal epilepsy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2]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3]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癫痫 电极 植入 诱发电位 皮层-皮层诱发电位 大脑皮层

摘要:
目的描述局灶性癫痫患者的皮层-皮层诱发电位(cortico-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CCEP)电生理学形态特征,比较其在不同类型颅内电极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02-2013-02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行颅内电极植入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共10例,其中7例患者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3例患者行硬膜下电极+深部电极植入术。CCEP刺激参数:1Hz双相方波、脉宽200μs、刺激持续时间5070s,记录CCEP,对其波形、潜伏期、波幅、出现比例等电生理形态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1)CCEP的波形主要由3部分构成:正相电位P1,负相电位N1以及之后的第2个负相电位N2。共出现1749个电极次,其中N1出现率77.2%,N2出现率49.1%。N1的潜伏期中位数为19.0(范围:2.8260.0)ms,波幅中位数为54.9(范围:3.11895.1)μV;N2的潜伏期中位数为91.0(范围:19.8433.0)ms,波幅中位数为62.1(范围:1.91361.4)μV。(2)立体定向电极组中P1的出现率高于硬膜下电极组(P(0.01),N1、N2的潜伏期较硬膜下电极组延长(P(0.01);硬膜下电极组N1的波幅明显大于立体定向电极组(P(0.01)。结论 CCEP的波形主要由P1、N1和N2等3个成分构成;立体定向电极和硬膜下电极所记录到的CCEP的电生理学特点有所不同。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