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colitis:a glimpse of the progress of stud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北京,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发病机制 治疗与预防

摘要: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多发生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3~14 d,住院患者的发生率为3%~29%.其发病机制为应用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致病菌和耐药菌过度生长.主要致病菌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引起肠黏膜损伤,黏蛋白渗出,导致腹泻;其他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杆菌等.AAC的临床表现分3型:轻型,呈水样便;重型,黄色或浅绿色水样便,伴腹痛、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暴发型,腹泻,高热,脱水,低蛋白血症,中毒性休克,肠麻痹,甚至肠穿孔.AAC确诊后应停用相关药物,可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治疗,疗程7~10 d;也可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AAC复发者可采用万古霉素125 mg递减疗法;可合用人免疫球蛋白.为预防AAC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必须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和正常菌群变化,可同时加用谷氨酰胺、精氨酸,以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北京,10005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