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实验性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嗜碱性小细胞病灶的癌变趋势

Malignant tendency of basophilic liver cells in experimental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单位: [1]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肝细胞 癌前期病变 细胞 嗜碱性 大鼠 二乙基亚硝胺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肝细胞癌前期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癌变过程.方法1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质量体积分数为1%的二乙基亚硝胺60 mg/kg灌胃,每周1次,第12周后改为40mg/kg至14周后停药;正常对照以等渗盐水灌胃.于实验开始后第2、3、5、8、10、12、14、18周分批处死大鼠,剩余大鼠第26周全部处死.肝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过碘酸雪夫、谷胱甘肽-S-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动态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以寻找肝细胞癌前期病变的特点.结果肝癌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肝细胞损伤阶段(2~5周):主要表现为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坏死塌陷区少量细胞外基质沉积;细胞增生及肝硬化形成阶段(8~12周):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伴肝细胞异型增生,坏死塌陷区细胞外基质沉积,并逐渐形成肝硬化.肝癌形成阶段(第14周以后):此期有肝癌形成,18周成癌率为62.5%.从实验第10周开始,嗜碱性细胞灶明显增多,部分胞质内见苍白小体,嗜碱性小细胞改变从第12周出现,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染色呈阳性,部分小细胞改变,细胞质内含脂泡,向周围肝细胞间浸润生长.结论细胞质内含苍白小体和脂肪泡,证明嗜碱性细胞灶和小细胞改变与肝细胞癌有关,其向肝细胞间的浸润生长,进一步证明其可癌变.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9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