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的不规则颤动,可以诱发心功能不全,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栓塞[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房颤的发生率,致残、致死率逐年增加.流行病调查显示人群总体房颤发生率为1%,60岁以上患者房颤发病率为5%,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30%.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如药物、电转复、射频消融术以及手术效果均不理想.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心房重构[2],特别是结构重构是房颤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它的解剖表现为心房肌肥厚、扩大、纤维化,影响心房肌的传导和不应期,促进了房颤发生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