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变,其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我国是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2006年的患者数量近7 000万,虽缺乏近期流行病学调查,但据估测目前的患者数量已远超上述数据。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且预防重于治疗。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却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危险因素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在实现骨质疏松症的全面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为便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的实际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社区指导原则》编写组在该指南的基础上,修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类、临床表现,就其早期筛查、诊断、防治给出了指导意见,同时给出了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流程、社区随访管理建议。该指导原则的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基层医务人员切实做好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