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雷公藤肝毒性化学成分、毒性机制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 [2]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雷公藤 肝毒性 毒性成分 毒性机制 减毒研究 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为雷公藤临床安全使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雷公藤""肝毒性""减毒研究""Tripterygium wilfordii""Hepatotoxic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阅2005年1月-2015年5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雷公藤肝毒性研究的文献报道,并对其肝毒性化学成分、毒性机制及减毒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8篇,其中有效文献56篇。雷公藤肝毒性是多种有毒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毒性物质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及生物碱,毒性机制可能为免疫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中药联合配伍用药、炮制、改变剂型、结构修饰等多种方法均可降低雷公藤肝毒性。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的雷公藤制剂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含量也不相同,且其肝毒性主要与服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及疗程。建议在其减毒研究中应将肝损伤研究放在首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 [2]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