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小气道病变的差异

Differences in small airwa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单位: [1]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研究院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北京海淀医院呼吸科 [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 [6]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放射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研究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小气道 病理学 肺功能 高分辨率CT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患者小气道病变的差异.方法 收集1998年12月至2007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电视胸腔镜或小切口开胸肺活检确诊为IIPs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19例(IPF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患者14例(NSIP组)和隐源性(COp)患者13例(COP组).人选患者在行肺活检前行肺功能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肺组织标本HE染色.比较各组患者病理、肺功能和胸部HRCT中小气道病变的差异.结果 COP组小气道炎性细胞浸润评分[(53.8±17.7)分]显著高于IPF组[(38.8±9.7)分](P<0.01).IPF组小气道的纤维组织增生评分[(42.9±12.1)分]均显著高于NSIP组[(31.4±10.5)分]和COP组[(26.7±16.3)分](均P<0.05).IPF组、NSIP组和COP组小气道功能指标明显降低,25%和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25%和V50%)均<预计值80%;三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3.2%、69.2%和63.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炎性细胞浸润与小气道功能指标V50%负相关(r=-0.305,P=0.049).IPF组胸部HRCT中细支气管扩张率(100%)均显著高于NSIP组(50.0%)和COP组(53.8%)(均P<0.01).结论 IPF、NSIP和COP患者病理、生理、影像方面均存在小气道病变,且具有不同的病变特征.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研究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