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医技科室
病理科
病理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北京酒仙桥医院病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人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型别与宫颈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对61例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12例宫颈鳞癌(SCC)进行HPV6B/11、16、18DNA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HPV6、11主要分布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19%)和一部分CINⅡ中(20%),而在CINⅢ和SCC中检测不到;HPV16、18的检出率随CIN级别增高而增加,在SCC中高达83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地高辛(Dig)标记的HPV6B/11、16、18DNA杂交物质在核中均呈细颗粒状,为“游离型”。上述杂交阳性信号形态亦出现于CINⅡ的所有HPV6B/11及部分HPV16、18型感染中,而CINⅢ和宫颈鳞癌及部分CINⅡ中,其杂交阳性信号均为非颗粒状的“整合型”。结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以HPV6、11低危型为主的多型别病毒的繁殖性感染,CINⅢ和宫颈鳞癌为HPV16、18高危型病毒的整合型感染,而在CINⅡ中存在着HPV6,11和HPV16,18的繁殖性感染及HPV16,18的整合型感染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何丹丹,黄受方,张长淮.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