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四川肺吸虫形态学与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单位: [1]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室 [2]沈阳医学院寄生虫研究组 [3]北京医学院附属北京人民医院内科
出处:
ISSN:

摘要:
本文对四川肺吸虫进行了一系列补充观察和研究,进一步证明四川肺吸虫确是一个能使人致病的独立新种,与陈氏1960年报告的斯氏肺吸虫截然不同。科学根据概括如下: 1.虫体宽长比,轻压标本平均为1:2.8,未压标本平均为1:3.3,与斯氏1:2.2者不同。 2.卵巢分枝比卫氏及克氏者复杂,比大平及怡乐村者简单,为两者间的过渡型。 3.睾丸在自然形态上为长条状,呈“天”或“王”字形,纵行、并列,侧立于虫体后1/3处。 4.皮棘为混生型,即在虫体前部为单生,向后则丛生者渐增多,介于卫氏、克氏单生型及大平、怡乐村丛生型间的过渡型。本虫皮棘在脱囊蚴为单生,在童虫有2—3并生者,在成虫则为5—6丛生,此种演变可能与虫龄有关,值得注意。与斯氏单生型绝不相同。 5.从人工感染猫、猴和果子狸的粪便中以及大白鼠肺囊内所获得的340个虫卵来看,其大小平均为82.4×48.4微米,宽长比为1:1.71。其中两只果子狸粪便所得虫卵的大小平均值分别为84.1×50.3及82.4×47.2微米,与陈氏1960年报告的从果狸获得斯氏肺吸虫虫卵大小为71×48微米者有明显差别。 本虫开始排卵时间在家猫接种后55—64天,每虫平均排卵1,732—6,662个/天。 6.本种虫卵在28℃温水中经21—23天可孵出毛蚴。毛蚴四列纤毛板排列为6.7.3.1。 7.至此,四川肺吸虫成虫形态,第一

语种:
中科院(CAS)分区:
出版当年[1973]版:
最新[2025]版:
大类 | 3 区 生物学
小类 | 2 区 动物学
JCR分区:
出版当年[1972]版:
最新[2023]版:
Q2 ZOOLOGY

影响因子: 最新[2023版] 最新五年平均[2021-2025] 出版当年[1972版] 出版当年五年平均[1968-1972] 出版前一年[1971版]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