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科研网厅
|
登录
|
帮助
首页
论文
学者
科室
统计
标题
作者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关键词
文摘
刊名
ISSN
WOS号
PMID
DOI
检索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
65
|
认领
|
链接全文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指南
团体作者:
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组
执笔作者:
马涛[1]
执笔作者单位:
[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刊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ISSN:
1671-0282
年份:
2018
卷:
27
期:
8
页码:
844-84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05
摘要:
(正)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急诊常见的一组危及生命的疾病,其治疗除了祛除病因外,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氧疗方式。对于经鼻导管、普通面罩、储氧面罩、高流量氧疗系统[经湿化加温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以及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方式等仍然不能纠正缺氧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宜上述氧疗方式的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高级且复杂的呼吸支持技术,但是,目前对于此
语种:
中文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C
◇中华系列
专家组成员:
柴艳芬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曹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陈锋
(福建省立医院)
陈凤英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晓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陈玉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邓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郭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封启明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郭树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黄亮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新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何小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冀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姬新才
(陕西省人民医院)
蒋龙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康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春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李培武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李少波
(营口市中心医院)
李小刚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李小民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林兆奋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吕传柱
(海南医学院)
吕瑞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刘晓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刘晓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渝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马岳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米玉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彭鹏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潘曙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秦历杰
(河南省人民医院)
商德亚
(山东省立医院)
田英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童朝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秀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仲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谢苗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徐杰
(天津市泰达医院)
许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尹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曾红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张国强
(中日友好医院)
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张文武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张新超
(北京医院)
赵斌
(北京积水潭医院)
赵晓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郑亚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周人杰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朱华栋
(北京协和医院)
朱继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祝益民
(湖南省人民医院)
宗建平
(宁波市第一医院)
本院专家组成员:
李春盛[1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谢苗荣[4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通讯作者:
刘志
(liuzhicmu@163.com)
陈玉同
(chen919085@126.com)
吕传柱
(luchuanzhu@emss.cn)
李春盛
(lcscyyy@sohu.com)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刘晓伟,马涛,柴艳芬,等.严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8):8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