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对慢阻肺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Effect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under ultrasound monitoring on diaphragm function of patient with acute COPD in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呼吸科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超声科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超声监测 呼吸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COPD急性期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临床资料,按呼吸肌训练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呼吸肌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膈肌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呼吸肌训练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VC)及FEV1/FVC指标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3.557,t=3.513,t=3.038;t观察组=8.665,t=6.650,t=5.753;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9,t=4.255,t=2.389;P(0.05)。呼吸肌训练后两组患者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209,t=10.628;t观察组=6.865,t=18.986;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5.684,t=9.740;P(0.01)。呼吸肌训练后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O2)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氧分压(PCO2)较训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3.120,t=2.385,t=3.211;t观察组=6.509,t=4.176,t=8.351;P(0.05),且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3.414,t=2.679,t=8.101;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2.518,t=10.338;P(0.01)。结论:超声监测下对COPD急性期患者行呼吸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增加膈肌厚度,改善患者缺氧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呼吸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