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发展等,多重耐药细菌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主要药物,但是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2019年全国三级医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分离率已达到10%~30%,使临床治疗选药困难重重,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2]。产生A类丝氨酸酶(KPC)、B类金属酶(VIM、IMP、NDM)或D类OXA-48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常见的耐药机制,而酶型的不同直接影响临床的抗感染用药、患者的疗效和预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