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对21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非重复性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标本的患者科室来源、临床初步诊断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108例肾小球疾病组和63例泌尿系感染组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和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213例标本来源主要为肾内科门诊(33. 80%,72/213)、泌尿科门诊(21. 60%,46/213)、肾内科病房(16. 43%,35/213); 197例明确诊断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40. 38%(86/213)和29. 58%(63/213)。肾小球疾病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尿70%红细胞前散射光强度(RBC-P70 Fsc)和红细胞前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55. 5±16. 3)、(55. 2±16. 5)、(35. 9±13. 5) ch,泌尿系感染组分别为(57. 2±17. 2)、(57. 4±16. 8)、(35. 2±13. 1) c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小球疾病组尿干化学蛋白检查阳性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阳性(≥0. 15 g/24 h)分别为95. 37%(103/108)和80. 56%(87/108),均显著高于泌尿系感染组(34. 92%,22/63和4. 76%,3/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1);肾小球疾病组尿白细胞镜检(≥5/HP)阳性率显著低于泌尿系感染组(24. 07%,26/108 vs. 87. 30%,55/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疾病来源广泛,结合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等指标对其来源鉴别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