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
临床科室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术
PI-RADs v2评分
预测模型
非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
摘要:
目的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前列腺穿刺术后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数据选自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患者构成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其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穿刺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基于此因素的模型。ROC曲线用以评估模型及各临床指标预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491例患者纳入研究。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为28. 5%(140/491),临床有意义PCa(CSPCa)的检出率为14. 5%(71/491),临床无意义PCa(CIPCa)的检出率为14. 1%(69/491),良性结果为71. 5%(351/491)。非临床有意义结果(包括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和良性结果)的检出率为85. 5%(420/491)。多因素分析证实,仅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PI-RADs v2为非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non-CSPCa)的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以上3个指标。当以PSAD为0. 20 ng/ml2作为阈值时,模型预测non-CSPCa的AUC较PSAD阈值为0. 15 ng/ml2时高,而模型预测non-PCa的AUC则以PSAD阈值为0. 15 ng/ml2时更高。结论年龄、PSAD、PI-RADs v2为non-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年龄、PSAD、PI-RADs v2等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基金: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市属医院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编号:ZYLX201604);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宇,张峰波,王思旭,等.pi-radsv2评分≤3分患者前列腺穿刺术后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预测因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8):88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