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稳定期C O PD患者67例,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基本信息,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行静态肺功能及心肺运动试验测定,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静息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 rest)、 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at)、最大运动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max),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COPD患者通气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分别将参数EqCO2 rest、EqCO2 at、EqCO2 max设为因变量Y1、Y2、Y3,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 I依次为自变量X1、X2、X3、X4、X5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Y1=47.357-0.505×X5、Y2=46.894-0.202×X4、Y3=43.394-0.527×X5.(2)COPD患者BMI与EqCO2 rest、EqCO2 at及EqCO2 max均呈显著负相关(r=-0.430、-0.403、-0.394,P值均(0.001).(3)不同BMI组COPD患者参数比较:肥胖组EqCO2 rest(31.2±4.5)低于体质量正常组(3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EqCO2 at(28.9±4.2)低于体质量正常组(3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EqCO2 max(26.1±3.7)低于体质量正常组(32.8±6.5)及超重组(30.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16).(4)体质量过低组EqCO2 max与EqCO2 rest及EqCO2 a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44),体质量正常组及肥胖组EqCO2 max与EqCO2 res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7、0.001).结论 COPD患者在最大运动时通气效率明显增加,肥胖的COPD患者可能存在更高的通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