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两种手术径路的对比研究

Comparison of two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咽鼓管 手术入路 球囊扩张术 咽鼓管评分 咽鼓管功能障碍

摘要:
目的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经鼻腔入路将导管插入咽鼓管口,但是对于鼻腔明显狭窄的患者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导管推进器经口腔来完成BET手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经患者同意后入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41名,其中女性26名、男性15名,年龄在14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经鼻腔入路行BET手术,另一组患者在70度鼻内镜下采用新型经口导管行经口入路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级、尝试插入导管次数和出现导管折曲次数等参数进行记录和对比。两种入路的术后效果评价方法是采用咽鼓管评分系统(Eustachian tube score,ETS),通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ETS分值变化来判断术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全部41名患者共完成64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经鼻组患者20名共行29例手术,经口组患者21名共行35例手术。除经鼻组病例中出现一例术后少量鼻出血之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出现。经鼻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21秒,经口入路组为484秒,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经鼻组患者术中成功插入导管所需的平均尝试次数为2.15次,而经口组患者中有22例术中只需一次尝试就成功插入导管。两组间一次性插入成功率和平均尝试次数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中发生导管折曲的次数(经鼻组7例,经口组6例)和球囊移位次数(经鼻组3例,经口组1例)在两组间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的ETS分值较术前都有显著提高(P(0.01)。经鼻组患者的ETS分值从术前的3.43±2.47提高到7.16±2.72。经口组患者从2.65±2.87提高到6.16±3.72。经统计学分析显示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效果方面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口入路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相比经鼻入路手术,它具备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少,一次置入的成功率较高且未增加任何手术风险等优势,尤其适合鼻腔解剖异常的患者。经口入路操作更简单,易于初学者掌握。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0005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