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骨密度低下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Non-dialysis Patients with Stages 3-5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骨密度(BMD)低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CKD伴骨密度低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CKD35期门诊非透析的患者126例,记录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并行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法测定腰椎及股骨BMD。根据BMD值将入选患者分为BMD低下组和BM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是否糖尿病、估计肾小球率过滤(e GFR)、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碱性磷酸酶(AKP)及25羟维生素D3[25-(OH)-Vit D3]的差异,对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CKD 35期患者合并骨密度低下的发生率高达50%,股骨骨密度随肾功能损害进展下降明显;骨密度低下的发生与性别(OR=2.668,P=0.015)、eGFR(OR=0.860,P=0.043)、iPTH(OR=1.015,P=0.020)、25-(OH)-VitD3(OR=0.824,P=0.001)显著相关,与年龄、BMI、是否糖尿病、Ca、P、Ca×P、AK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KD3-5期非透析患者合并骨密度低下的发生率高,绝经后老年女性、肾功能损伤越重、血清高i PTH和低25-(OH)-VitD3水平的患者是其中高危人群。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