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n-乙酰半胱氨酸对纳米二氧化硅所致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

Inhibitory effects of N-acetyl-cysteine on SiO2 nanoparticles-induced cytotoxicit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与卫生化学学系 [2] 首都医科大学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细胞毒性 N-乙酰半胱氨酸 活性氧 肝细胞L-02

摘要: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导致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的抑制作用,阐明纳米SiO2颗粒致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选用粒径为68nm的纳米SiO2颗粒,以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L-02)为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2、5、10mmol·L-1)NAC预处理组、不同浓度(10、20、50、100mg·L-1)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和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以及不同浓度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NAC预处理后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形态;荧光酶标仪检测NAC预处理后暴露于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中ROS水平。结果:NAC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在5mmol·L-1浓度时达到峰值,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NAC能使暴露于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以5mmol·L-1 NAC的作用最明显(P(0.05);与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边界较明显;随纳米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细胞中ROS水平随之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在50和100mg·L-1浓度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比较,NAC预处理的纳米SiO2颗粒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纳米SiO2颗粒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是纳米SiO2颗粒导致人正常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与卫生化学学系 [2] 首都医科大学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