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Zeta链相关蛋白-70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氟达拉滨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65例CLL患者临床资料。使用流式分析检测患者Zeta链相关蛋白-70(Zap70)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IgHV)突变程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按治疗方法分为含氟达拉滨组(32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组(20例)和其他治疗组(13例)。含氟达拉滨组患者主要采用FC或FCD方案,每28天为1个疗程,至少治疗4个疗程以上,F为氟达拉滨25 mg/(m2? d),共3 d,C为环磷酰胺200 mg/( m2? d),共3 d,D为地塞米松9 mg/( m2? d),共5 d。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为基础的化疗,其中利妥昔单抗375 mg/m2,化疗前1 d使用,共1 d, FCD方案同上。其他治疗组患者口服苯丁酸氮芥6 mg/( m2? d),服用30 d,每周监测血常规以调整剂量。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结果①有52例患者行Zap70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6例,阴性患者36例,阳性患者总有效率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8%(7/16)比86.1%(31/36),P<0.05];有34例患者检测IgHV基因突变程度,其中基因突变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13例,阳性患者总有效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20/21)比61.5%(8/13),P<0.05];有24例患者使用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其中正常核型7例(29.2%),其余17例(70.8%)患者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②含氟达拉滨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9%(23/32),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19/20),其他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0.8%(4/13)。前2组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CLL患者临床特征和细胞遗传学标记及Zap70和IgHV基因突变与预后有关。含氟达拉滨或利妥昔单抗联合含氟达拉滨治疗方案使CLL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