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在突触膜表达的差异变化

Differential changes of AMPA receptor GluR1 and GluR2 subunits synaptic targeting in the spinal cord dorsal horns in rats with incisional pai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AMPA受体 突触转运 疼痛 手术

摘要:
目的研究切口痛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使君子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基谷氨酸受体1(GluR1)和受体2(GluR2)在脊髓背角组织突触膜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n=8):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术后3 h组)、Ⅲ组(术后1 d组)和Ⅳ组(术后3 d组)。ⅡⅣ组大鼠按照Brennan法制作右足底切口痛模型,并分别在术后3 h、1 d和3 d检测大鼠累计疼痛评分(cumulative pain scores,CPS)和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后处死大鼠,取切口同侧L3L6段脊髓背角组织。每组各取3只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luR1和GluR2在突触膜以及全细胞的表达。另选取每组各3只大鼠的脊髓背角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全细胞Stargazin及磷酸化Stargaz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3 h组(Ⅲ组)累计CPS显著高于Ⅰ组,随后下降但术后3d组(Ⅲ组)仍稍高于Ⅰ组(P(0.05);ⅡⅣ组大鼠PWT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与Ⅰ组相比,术后3 h、1 d和3 d切口同侧脊髓背角组织突触膜中GluR1表达显著增加,其中术后3 h GluR1在突触膜表达达高峰(P(0.05);同时,IⅣ组大鼠GluR1全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GluR2在突触膜及全细胞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ⅡⅣ,全细胞水平Stargazin蛋白(Ser240/24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损伤可诱导脊髓背角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向突触后膜募集,不改变突触后膜含GluR2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最终导致突触后膜Ca2+通透性AMPA受体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脊髓背角突触后膜兴奋性增加,有利于疼痛信号在脊髓背角的传导。同时,本实验证实,辅助AMPA受体突触靶向的Stargazin蛋白(Ser 240/241)磷酸化过程不参与AMPA受体的突触靶向过程。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