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2]解放军总医院
[3]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北京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5]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6]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
[8]北京协和医院
[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10]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1]北京电力医院
出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383-1388.
ISSN:
0254-6450
关键词:
冠心病
临界病变
危险因素
定量冠脉造影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临界病变患者.由专业医师接诊,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医师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冠脉造影.采用思创科技(Create Life)医学影像工作站V3.1版进行QCA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结果 共纳入1137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者为124例,其中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98例,无心源性死亡病例.事件发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事件发生组(P=0.03),事件发生组与对照组Framingham Risk Score分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Framingham Risk Score、钙化及斑块面积与终点事件发生相关.将QCA积分和Framingham Risk 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产生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并以最佳截切点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 Rank分析发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4% vs. 81.32%,P=0.0385).结论 Framingham Risk Score和QCA表现(钙化及斑块面积)与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效能.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2);;北京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D0906006000091);;中国国家博士后基金(20080430441)~~;
第一作者:
汪国忠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汪国忠,吕树铮,柳景华,等.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383-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