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Mental health state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hest pai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 心理健康 心血管植入物 冠状动脉搭桥

摘要:
背景:许多学者极力呼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生物学治疗的同时也应进行心理学的干预,并建构整合生物-心理-社会治疗和干预计划。但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首先需要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究竟如何。目的:应用问卷调查评估法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寻找其主要因素。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0±10)岁。以中国人身心健康状态综合评估与诊断系统为测评工具,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患者躯体症状、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认知问题、行为问题、自我评价、社会适应问题等7个分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提取的主成分有4个(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3.89%),第一主成分主要涉及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其贡献率达40%,第二主成分主要涉及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第三主成分主要涉及认知问题和自我评价,第四主成分主要涉及躯体症状。结果说明应该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后再发胸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应该从心理角度引导患者的积极情绪,减低消极情绪。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