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小脑梗死的分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

The Subtypes of Cerebellar Infarctions and Angiopathy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

摘要:
目的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小脑梗死灶的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分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的分型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的关系。结果⑴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⑵小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结论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