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文章类型:
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临床科室
国家中心消化分中心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疾病和胆道梗阻部位对诊断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发胆道感染的影响,分析胆道感染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587例次诊断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恶性梗阻、胆管结石、炎性狭窄和胰胆管未见异常之间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胆道感染又按梗阻部位分为肝门组、肝总管组、胆总管组及胆管未见异常组,比较各组间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发生胆道感染120例次,梗阻原因中恶性胆道梗阻发生率最高(65%),梗阻部位又以肝门部发生率最高(81.8%),其次为肝总管(42.2%)和胆总管(18.2%),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4例胆道感染合并败血症患者血培养阳性,以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9.5%).结论在ERCP操作中,肝门部梗阻和恶性梗阻是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确保胆道胆汁引流通畅和感染早期应用强效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环节.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牛应林,张澍田,于中麟,等.诊断和治疗性胰胆管造影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7):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