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及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研究(摘要)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atrial electrophysiologic properties and the mechanism in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atrial pacing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房起搏 心房 电生理学特性 心房颤动

摘要:
目的 分析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 9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 ,男 2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7.8± 12 .4岁 ,其中 5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于射频消融成功后给予心房起搏 (RAA起搏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 ) ,分别测定不同起搏状况下RAA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和心房传导时间 (RAA -His,RAA -DCS)。结果 DCS和双心房起搏后 ,与RAA起搏相比较 ,RAA处的心房传导时间明显缩短 ,ERP显著延长 (P (0 .0 1) ;且DCS起搏与双心房起搏相比 ,前者对心房传导时间和ERP的影响更为显著。 14例阵发性房颤病人 (包括既往有阵发性房颤病史和起搏过程中诱发房颤的患者 )与 2 5例非阵发性房颤病人相比 ,前者RAA起搏时的心房传导时间较长 ,ERP较短 (P (0 .0 5 )。DCS和双心房起搏可显著减轻阵发性房颤病人的心房传导延迟 ,延长ERP(P (0 .0 1)。结论 DCS起搏和双心房起搏可改变心房的电生理学特性 ,缩短心房传导时间 ,延长ERP ,其中尤以DCS起搏的改变最为显著。心房起搏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和预防房颤的主要机制。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