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ISSN: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头颈部肿瘤
癌
鳞状细胞
成像
预测模型
摘要:
(正)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1]。尽管近年来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该疾病的5年生存率仍很低;而且不同的发病部位5年生存率差异较大,为25%(下咽癌)~60%(喉癌)[2-3]。超过5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3],此时病变累及广泛,只能选择根治性手术、同步放化疗,以及诱导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由于其部位和功能的特殊性,根治性切除手术亦或综合治疗可能导致头颈部功能的损害甚至丧失,如面容损毁,语言、呼吸以及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
基金:
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专项“智能微相机阵列内窥成像系统研制”项目资助(No:YJKYYQ20180039);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董研博,张奥博,张金刚,等.基于影像组学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