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ampa受体参与的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的电生理学特点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ppocampal postnatal early development mediated by AMPA receptors in ra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Pubmed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北京,100050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材料和神经再生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0191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191
出处:
ISSN:

关键词: AMPA受体 出生后发育早期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参与的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的电生理学特点。选择出生后0.5月龄、1月龄、2月龄和3月龄Wistar大鼠共计48只(每组各12只)。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及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及AMPA受体参与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t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结果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出生后0.5~3月龄期间,在被动膜特性方面表现为:膜电容与静息膜电位无显著性变化;膜输入电阻与时间常数均显著下降。在主动膜特性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变化:0.5~1月龄期间,s EPSC的反应表现为:振幅显著升高,频率明显增大,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显著增加;1~3月龄期间,sEPSC的反应特性与0.5~1月龄期间相反。此外,0.5~3月龄期间,海马CA1区诱发出的f EPSP范围明显扩大,而幅值显著减小;各月龄海马CA1区诱发出的fEPSP幅值均可被AMP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在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过程中,AMPA受体作为调节突触传递和突触联系的主要兴奋性受体,可以促进海马的发育及功能成熟。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材料和神经再生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0191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191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32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1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渝ICP备12007440号-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泰山大道西段8号坤恩国际商务中心16层(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