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最新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芝加哥分类将贲门失弛缓症分为3种亚型,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亚型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征。目的:应用芝加哥分类标准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和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未经治疗的初诊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内镜和食管X线钡餐造影表现以及HRM数据。结果:25例患者中,5例(20.0%)为Ⅰ型,15例(60.0%)为Ⅱ型,5例(20.0%)为Ⅲ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困难,4例(26.7%)Ⅱ型患者表现为胸痛。反流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53.3%(8/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扩张的发生率在Ⅰ型、Ⅱ型、Ⅲ型患者中分别为60.0%(3/5)、73.3%(11/15)、20.0%(1/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LES腹内段长度、LES静息压、上食管括约肌(UES)静息压、完整松弛压(IRP)在3种亚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吞咽和吞咽间歇"食管嗳气"的发生率分别为32.0%(8/25)和24.0%(6/25),3种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Ⅱ型最为常见。大样本的多中心资料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