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2]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临床科室
国家中心消化分中心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瘤检出率
反馈
机会性筛查
摘要:
目的:探索在全结肠镜检查行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实行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定期反馈制度是否可提高内镜医师ADR。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研究分为3个阶段:干预前的基线阶段(简称干预前)、定期反馈阶段(简称干预期)和干预后阶段(简称干预后)。干预前:回顾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所有患者资料,计算每名内镜医师的ADR。干预期:2018年6月—2018年11月由参与反馈的内镜医师对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每个月初计算每名内镜医师前一个月的ADR并以报告单的形式提供反馈。干预后:2018年12月—2019年1月由参与反馈的内镜医师对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患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计算反馈干预停止后每名内镜医师的ADR。比较3个阶段的ADR和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结果:干预前、干预期和干预后分别纳入1 768例、1 308例和344例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患者。共有8名内镜医师参与研究全过程。总ADR从干预前的23.70%(419/1 768)升高至干预期的33.72%(441/1 308)( χ2=37.449, P(0.05)。干预后2个月,ADR轻度下降至33.14%(114/344),但与干预前相比,仍然升高( χ2=13.602, P(0.05)。总PDR从干预前的47.17%(834/1 768)提高至干预期的52.68%(689/1 3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11, P(0.05)。停止干预后,PDR轻度上升至53.78%(185/344),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5, 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对内镜医师进行ADR的定期反馈可以提高结直肠ADR。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Capital Fund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Research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亚丹,孙春萍,吴静,等.定期反馈对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腺瘤检出率的影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11):87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