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100050
临床科室
国家中心消化分中心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出处: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2):83-87.
ISSN:
1007-5232
关键词:
巴雷特食管
腺癌
临床特征
内镜特征
病理特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Barrett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BEA)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并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其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早期BEA,并行ESD治疗的13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内镜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巴雷特食管:长段1例,短段和超短段(短于1 cm)各6例;全周型2例,舌型11例。内镜下10例位于食管胃结合部右前方(12~2点钟方位),0-Ⅱ型(浅表平坦型)12例,13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整块切除率100%(13/13),治愈性切除率为92%(12/13),无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高分化9例;黏膜内癌10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3.3~29.3个月,未见复发者。结论:13例早期BEA患者中,男性、非长段和舌状巴雷特食管患者为主,病灶多位于食管胃结合部的右前方,内镜下以浅表平坦型为主,病理多为高分化腺癌,多局限于黏膜层,ESD治疗安全有效。
基金: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重点项目;Digestive Med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enter Program of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of Hospitals
第一作者:
李荣雪
第一作者单位: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100050
通讯作者:
张澍田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李荣雪,翟惠虹,邢洁,等.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2):83-87.